《黃帝內經》有言:“夏三月,此謂蕃秀,天地氣交,萬物華實。夜臥早起,無厭于日,使志無怒,使華英成秀,使氣得泄,若所愛在外,此夏氣之應,養長之道也。逆之則傷心,秋為痎瘧,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” 寥寥數語,道盡夏季養生精髓。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,人體順應自然規律,需注重“養長之道”,方能調和陰陽,為秋冬健康奠基。以下從起居、飲食、運動、情志、防病五個方面詳述夏季養生要點。
夜臥早起并非熬夜,而是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天時。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(陰氣最盛時靜養),早晨6點左右起床(陽氣初升時活動)。午間可小憩15-30分鐘,以養心氣,但忌久睡昏沉。另外夏季高溫易耗氣傷津,適當接觸陽光以助陽氣升發,但需避開10:00-15:00的烈日暴曬。外出時戴遮陽帽、穿淺色衣物等。室內空調溫度宜設26℃左右,避免直吹,以防寒邪入侵導致頭痛、關節痛等。
夏季心火旺盛,脾胃易虛,飲食需清熱解暑、益氣生津。
多吃“苦”:苦味清心火,如苦瓜、蓮子心、綠茶等。
消暑生津:綠豆湯、薏米湯、酸梅湯等,可解暑熱、健脾祛濕。
忌貪涼:寒涼之物易致脾胃虛寒,如冰西瓜宜少量食用,避免寒涼傷及脾胃。
荷葉粥:鮮荷葉、粳米50g,煮粥,清熱利濕;
三豆飲:綠豆、赤小豆、黑豆各30g,煮水代茶,解毒祛濕。
姜棗茶:生姜3片、紅棗5枚,煮水代茶,溫中散寒。
夏季需適度運動,促進排汗以散熱排毒,但忌大汗淋漓,以免耗氣傷陰:
時間選擇:清晨或傍晚,避開烈日;
推薦項目:八段錦、太極拳、散步等溫和運動,或游泳(水溫不宜過低);
禁忌:劇烈運動后忌立刻沖涼、吹空調,可用溫水擦拭,避免寒閉毛孔。
夏季養心穴位:
內關穴(腕橫紋上2寸):每日按揉3分鐘,寧心安神;
勞宮穴(握拳時中指尖處):指腹點按3-5分鐘,提神醒腦、清心安神。
“使志無怒”強調夏季需調暢情志。心主神明,暑熱易擾心神,致人煩躁。可嘗試以下方法:
靜心法:晨起靜坐10分鐘,閉目調息;
音樂療愈:聽古琴曲、簫曲、純音樂等,以清樂平心火;
社交避爭:減少與他人爭執,保持心情豁達。
夏季是“冬病夏治”黃金期,可通過三伏貼、艾灸(如足三里、關元穴)祛除體內寒濕,改善冬季咳喘、關節痛等。
防暑濕:藿香正氣水備用,頭昏惡心時口服;
防空調病:艾草泡腳(艾葉30g煮水),驅寒通絡;
防腹瀉:隔夜菜易滋生細菌,盡量現做現吃。
《黃帝內經》云:“逆夏氣則太陽不長,心氣內洞。” 夏季養生重在順應天時,外避暑邪,內養心神。通過起居有常、飲食有節、運動有度、情志有衡,方能“使華英成秀”,為全年健康筑牢根基。
眉縣人民政府網站版權所有:眉縣人民政府 主辦: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
陜ICP備07010879-3號 陜公安網備61032602000121號網站標識碼:6103260004
地址:眉縣平陽街146號郵編:722300
承辦:眉縣數字化信息服務中心